上架时间:2024-03-16 19:04:18 来源:爱游戏官方正版下载
在所有上市非公有制企业里面,有很多都是创始人自己一开始就瞄准了某个项目,如果失败了恢复元气之后继续创业,如果成功了就越做越大。
而像立讯精密这种是另外一种模式,创始人先经历了长时间的打工期,积累了很多经验和资源之后,再照搬老东家的模式,复制一家类似的精简版公司。
当你具备某产品的全套研发和生产能力,又能直接靠积累找到精准客户,确实有较大的成功概率。
甚至去年的10月份,《华尔街日报》还写了篇文章,标题是:没有这家中国公司,库克就无法生产iPhone。
所有“果链”上的公司都被苹果压榨得苦不堪言,立讯精密真的厉害到有这么强的话语权吗?
而且苹果是出了名的薄情寡义,一旦把谁踢出果链,差不多半条命就没了,那立讯精密未来有没这个风险?
立讯精密创始人是励志书籍里面名气很大的“王来春”,一位真正白手起家的优秀女企业家。
王来春1967年出生于广东汕头的一户穷困人家,由于没钱上学15岁就只能外出打工。
小小年纪的王来春因没有一技之长,特别难找到好工作,于是在1988年进了富士康成为了一名普通流水线工人。
当时富士康才刚过来建厂,专门生产电脑的插接件,招了第一批员工,总共149名,王来春就这样很巧地成了富士康的元老。
再加上当时电力严重不足,导致开工时间很不稳定,但是工厂又必须要尽量生产,所以经常来电之后就要紧急加班。
种种原因叠加在一起,承受能力不强的人很难吃得了那份苦,所以当时第一批富士康的元老员工,大多数都陆陆续续辞职了。
但是王来春咬着牙坚持下来了,在一次采访中她说:“假如没有小时候的穷苦经历,我可能也会熬不下去的。只有吃过苦的人,才会知道吃苦的过程也是历练的过程。”
再加上也算是元老级员工,所以职位升迁也算比较顺利,从组长再到课长,也算是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
主要是她在不同的岗位都干过,所以知道产品生产的整一个流程,并且掌握了一批供应商。
这个行为其实她父母是反对的,毕竟在富士康也算是一个领导,工资也还过得去,干嘛还要去折腾?
于是两人开了一个小工厂,并且取名为“全胜”,王来春对哥哥说:“以后赚钱了,我们一人一半。”
这个诺言是兑现了的,每次登上富豪榜的时候,都能够正常的看到“王来春和王来胜”这两个名字以同样多的财富金额挨在一起。
当然这是成功之后的荣誉,早期的创业历程并不轻松,只是接一些零散的小项目进行代加工。
这个时候富士康正好处于转型期,一些加工难度比较低的初级产品,慢慢地不再自己生产,王来春依靠曾经的人脉,承接了一部分富士康放出来的订单。
很快富士康就成为了王来春的第一大客户,尤其是2001年我们加入WTO之后,整个社会经济快速的提升,工业加工需求空前繁荣,富士康当然吃到了这一波红利,订单量大增,根本生产不过来。
王来春的立讯精密首先进入了郭台铭的视野,当然当时还不叫立讯精密,而叫立讯公司,是王来春在香港直接买下来的一个企业,因为此公司有完整的电子连接线和连接器的生产线。
公司在香港终归没那么方便,所以2004年王来春回到深圳,正式创办“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随后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立讯精密本质上都是属于富士康的“下属工厂”,主要业绩全都来自这个老东家,所以江湖戏称立讯精密是“富士康的富士康”。
王来春当然也意识到靠着富士康这一棵大树风险也很大,而且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富士康自己的订单量也大幅度下滑,所以传达出可能接下来没有多余订单给立讯精密的意思。
最开始的目标也不是果链,2010年花了1.68亿收购江西博硕75%的股权,这是一家专门做消费电子连接线和连接器的。
这一年能够说是立讯精密的转型元年,在最后的10年时间里,公司为了切入苹果供应链,不停地收购了多家公司。
2011年,立讯精密花了5.8亿的巨资,收购“昆山联滔”60%的股权,成功切入苹果iPad连接线个亿收购“昆山联滔”剩下的40%股权,意味着为了切入果链,初步代价就是11.8亿。
到2016年,立讯精密又花了5.3亿收购“苏州美特”51%的股权,切入苹果的声学模组业务,成功拿下AirPods的代工权。
这次收购很重要,之前AirPods的代工企业是“英业达”,王来春进来之后大幅度提升了良品率,几乎接近100%,而且强大的生产管理能力,让AirPods的发货周期减少到仅仅3天时间,这样一个时间段开始真正受到苹果的青睐,成为AirPods的主要代工企业。
当然除了收购之外,立讯精密自己也有研发自己的技术,比如2017年iPhone X的天线模组开始使用“LCP材料”,这样的一个东西是立讯精密提前布局研发,自己接下了苹果的LCP模组代工业务。
然后到了2020年,收购动作特别大,先是花了33亿的巨资,收购“江苏纬创和昆山纬新”这两家公司,成功切入苹果手机的组装业务。
也就在这一年的年底,又花了近22亿港元收购“高伟电子”45%的股权,这么高的价格连控股权都没拿到,而目的仅仅是为了切入苹果的摄像头代工业务。
2021年立讯精密再次花了60亿收购“日铠”50%的股权,切入苹果的金属结构件业务。
到这个时候立讯精密等于是拿下了苹果手机和耳机的主要几个模块代工业务,代价也不小,花了一百多亿。而且一直到现在,还在逐渐完备苹果代工产业链,比如去年还收购了“世硕”62.5%的股权,进一步加大了苹果手机组装的业务规模。
从这一系列众多收购行为来看,立讯精密确实是不计代价死磕“果链”,成果也确实不错,不但业绩连续增长了十几年,去年库克去参观了立讯精密的工厂,然后就有了文章开头我说的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就是“没有这家中国公司,库克就无法生产iPhone。”
当然这个说法还是有点夸张的,立讯精密确实承载了苹果比较大的产能,但立讯并不是唯一的供应商。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太过依赖单一客户,都是很危险的,立讯精密从最开始依赖富士康,到后面依赖苹果,一直都没能逃脱这种风险。当然公司也很努力地在寻求别的业务来源,比如这几年布局的汽车代工业务,虽然规模还比较小,但是增长还是很快的。
立讯精密进入汽车领域也有十几年了,不过前些年一直没什么进展,等到2017年新能源汽车火爆起来之后,公司业务增长也就顺理成章了。
也就是这一年收购了德国采埃孚旗下的TRW事业部,专门做车身控制的,代价也不小,花了12亿美元。
当然收获也不小,TRW下面的BCS可是人机界面领域的全球龙头,而且重点是BCS的客户资源很丰富,比如奔驰、宝马、奥迪、特斯拉等等车企都是他的客户。
BDU叫电池切断单元,也就是保护电池安全的,主要是继电器和熔断器,当电池短路、发热等不正常的情况出现时,自动断电。
比如2022年与奇瑞合资了,未来立讯肯定还会加大汽车领域的布局,毕竟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增量还有很大空间。
2022年的上半年汽车业务营收才21亿,占总营收的2.58%,到2023年上半年就占总营收的3.27%,重点是同比增长了51.89%。
增长同样很快的还有通信业务,2012年收购深圳科尔通75%的股权,成功切入华为的供应链。
不过后来十年时间都没有新收购其他公司,到了2022年才再次收购汇聚科技74.67%的股权。
2023年上半年通信业务营收61亿,同比增长68.42%,占总营收的6.27%,进步也是很快的。
二、业绩立讯精密的业绩主要来自于消费电子,而在消费电子中,苹果又是主力军。
以前苹果贡献的业绩占比只有10%左右,现在已经上升到73%。很显然立讯在如今这么大规模的基数下,想要持续增长,短时间内还真只能依赖苹果的增长。
但是现在全球的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已经到了天花板,电脑就不用说了,现在年轻人几乎人手一台,已经不可能再有多大增长空间。
然后就是手机,华为是特殊情况,经历了大起大落,但是整个手机市场的渗透率已经很高了,手机虽然只是一个消费品,但是一般的情况下,用个三五年是没问题的,如果经济欣欣向荣,大家都愿意消费,很多人确实过过个两三年就换个新款手机。
但是现在的全球经济实在谈不上欣欣向荣,很多国家都很低迷,而苹果作为全地球手机龙头,很显然也不可能逆势增长多少。
另外还有耳机和手表,这两个东西也已经几乎到了天花板,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增长。
当然还有个新东西比较火,那就是苹果的MR,前几年市场关注度很高,但是这两年VR不但没有了增长,反而在持续下降。
苹果的MR看起来是不错,但是价格太高了,愿意花两万五买这样的一个东西的群体,确实太小了。
手表和耳机立讯已经做到了第一,手机也做到了第二,苹果的新产品MR目前又没法起量,所以苹果几乎很难再带动立讯精密的业绩增长。当然如果按照苹果的计划,今年要卖100万台MR,后面要卖1000万台。
但是我觉得难度很大,即便下一代的MR降价到1万以内,相对于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来说,依然也是不便宜的。
至于汽车业务和通信业务,占比太低了,即便保持现在这个增长势头,对这么大规模的总营收来说,也还需要足够的成长时间。
但是随着基数的扩大,2023年的上涨的速度终究还是大幅度降了下来,前十年营收的同比增速都在35%以上,但是2023年三季报营收1558.8亿,同比只增长了7.3%。
这几年毛利率虽然下降了6个百分点以上,但是净利率只是从8.1%下降到5.3%,这才保住了连续增长的净利润。
立讯精密的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都比较少,如此大规模的营收,才区区6个亿的销售费用,这也是依赖单一大客户的少数几个好处之一。
管理费用主要根据生产规模,由于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所以销售增加就会加大管理支出。
但是苹果是很难伺候的,对供应商的生产规格要求非常高,而且经常要对生产线升级迭代,如果产品更新换代差异比较大,甚至要重建生产线。
所以立讯精密是真的很难,不按要求投资吧,可能拿不到苹果的订单,按要求投吧,吞噬了原本就很薄的利润。
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和应付款都在增长,好在苹果付款周期还是挺稳定的,利润虽然低,现金流是没问题的。
这也是消费电子更新迭代速度过快的弊端,生产企业往往要承担很大的资产折旧代价。
尤其是如果太过依赖单一大客户,花巨资建好一条生产线,客户如果不生产这样的产品了,整条生产线几乎就归零。
这一定不是什么好话,这顶高帽子不但没有一点实际价值,反而绑架了立讯高精密。对于立讯高精密来说,未来也必须要摆脱这种依赖性才行,否则不管做多少年,都留不下多少真正的利润。
可是这条路也注定很艰难,速度也没那么快,不过立讯高精密已经在路上,让我们拭目以待接下来的优秀表现!
三、总结外界对富士康和立讯精密的传闻非常多,亦真亦假,反正郭台铭和王来春都没有正面谈过两家未来关系的问题。
两家肯定是竞争关系,包括立讯精密现在布局的汽车领域,郭台铭同样也在做整车生产,可以说双方在很多领域都是高度重合的。
但是重合不代表没有差别,郭台铭的体量,要大很多很多,王来春目前还没法比。
但是立讯精密在王来春的带领下,有一个东西做得很出色,那就是“良品率”,某些产品的加工能力比富士康都要强。
所有人都知道富士康,因为他是全球第一代工厂,不只是消费电子,很多工业产品他都可以生产。
包括比亚迪这个全球第二大代工厂也有很多人知道,因为他的生产能力也很强,典型的就是他家的汽车,绝大部分零件都是自己研发自己生产。
对于制造业来说,规模越大,生产线使用效率越高,成本就越低。所以对于立讯精密来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要走的路,都是保住现在基本盘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开辟新业务。
而且我们也确实需要一家“身心”都在我们这边的综合性超级代工企业,比亚迪的目标不在这里,或许这也将是立讯精密最大的机会!
爱游戏官方正版下载 © 2017 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 技术支持:爱游戏体育平台app